DeFi赛道还有什么机会吗?

DeFi赛道还有什么机会吗?

DeFi已经成为非常成熟的基础设施了,未来大方向主要有三个:整合收益、智能套利、与CeFi融合。

最近上线币安现货的项目Treehouse,隐含了这三个方向,可以说是典型范例了。

我们可以借助Treehouse去窥视DeFi赛道的未来发展趋势。

1、DeFi从碎片化到标准化转型

DeFi 当前的利率环境高度碎片化,受流动性池、抵押品类型和市场情绪影响,导致收益率波动剧烈,无法支持复杂的固定收益产品如债券或衍生品。

针对这个问题,Treehouse引入了DOR(Decentralized Offered Rates),即去中心化基准利率框架。

这是一个大家一起决定的“标准利率系统”,像游戏一样奖励准确预测的人,避免操纵。

它能帮助开发更多产品,比如对冲风险的工具。目前第一个 DOR 是针对以太坊质押的利率。

这套机制可以成为 DeFi 利率的“锚点”,类似于美联储基金利率对 TradFi 的作用。

这也为机构进入 DeFi 铺平了道路,要知道,机构厌倦高波动但青睐可预测回报。

2、智能套利模型

用户存款 ETH 或 LSTs(Liquid Staking Tokens,如 stETH、rETH),可以获得tAssets(如 tETH),参与自动化利率套利策略,赚取真实收益率。

也就是说,你把以太坊或类似资产存进去,它会聪明地自动在不同地方“套利”(找高利息机会),帮你赚4%到更高的年化收益。

这不同于传统 staking 的被动持有,而是主动捕捉借贷/质押利率间的价差,实现 4%-数十%的复合回报。

同时,tAssets 可无缝集成 Aave、Curve 等协议,支持借贷和流动性提供,形成闭环生态。

3、CeFi与DeFi 融合

之前大家都把DeFi看作是一个独立的金融系统,但是这一轮周期中,市场中出现了链上美股、链上美债等RWA资产。

这就意味着传统资产正在上链,与链上的金融基础设施进行融合。

因此,CeFi与DeFi的融合是大趋势。

DeFi 需要 CeFi 的稳定性来吸引万亿美元级机构资金。

固定收入是 DeFi 的“缺失环节”,也是推动主流采用的关键。

所以,不只是CeFi需要DeFi,DeFi也需要CeFi。

总结一下

通过上述的分析,我们可以看到,Treehouse就像 DeFi 里的“稳定收入银行”,帮助用户们用数字资产(如以太坊)赚取可靠的利息,而不用担心利率乱七八糟的变化。

Treehouse 填补了 DeFi 的空白,让普通人更容易赚稳定钱。

长期看,如果加密市场涨,Treehouse可能变成 DeFi 的“基准工具”,像传统金融的利率标准。

总之,Treehouse这个项目的定位代表了DeFi的未来发展方向,可以重点关注一下。@TreehouseFi

8月8日,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将在北京开幕。作为全球机器人领域规格最高、规模最大的行业盛会之一,本届大会预计将汇聚超过200家顶尖企业,从整机设计到核心元器件,全面展示产业前沿突破。8月13日,中国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大会将召开。8月15日,

8月8日,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将在北京开幕。作为全球机器人领域规格最高、规模最大的行业盛会之一,本届大会预计将汇聚超过200家顶尖企业,从整机设计到核心元器件,全面展示产业前沿突破。

8月13日,中国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大会将召开。

8月15日,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将在鸟巢举办。

马斯克正将X打造成全能App?X计划2025年推出支付、理财、X Money金融生态系统,还将上线X品牌借记/信用卡。600M用户的社交平台,能否撬动支付与投资领域的新格局?未来用户能在平台内完成生活中所有交易,目标是打造一个前所未有的“社交+金融+电商”生态系统。你会在 X 上炒币或投资吗?

马斯克正将X打造成全能App?X计划2025年推出支付、理财、X Money金融生态系统,还将上线X品牌借记/信用卡。600M用户的社交平台,能否撬动支付与投资领域的新格局?未来用户能在平台内完成生活中所有交易,目标是打造一个前所未有的“社交+金融+电商”生态系统。你会在 X 上炒币或投资吗?
ChatGPT共同創辦人伊利亞,如果AI能做所有事,為何還要努力?人類史上最大挑戰已經來臨

演說開頭,蘇茨克維感性回顧他在母校度過的十年。正是在這片學術沃土,他師承AI教父級人物傑佛瑞·辛頓(Geoffrey Hinton),並以研究生身份,共同催生AI領域的劃時代論文,為後來的深度學習革命奠定基石。他將這段經歷視為一生中極大的幸運,一個讓他從學生蛻變為頂尖科學家的搖籃。

在深入核心議題前,他分享一項看似簡單卻極難實踐的心法:「接受現實本然的樣貌,不為過去懊悔,致力改善當下。」身為站在科技浪潮最前端的人,他深知人們極易陷入對過往的懊惱或對際遇的怨懟。然而,真正具備生產力的心態,是承認既成事實,然後自問:「下一步最好的行動是什麼?」這段提醒,不僅是對畢業生的建言,更像是他這位開創者對自己的持續鞭策——在情緒與邏輯的拉扯中,永遠選擇務實前行。

這段開場白,巧妙地為後續的宏大論述鋪墊。因為,我們即將需要用這種務實的心態,去接受一個由他親手協助開啟的、極其顛覆性的現實。

「我們正處於有史以來最不尋常的時代。」這句話從ChatGPT共同推手的口中說出,份量截然不同。他比任何人都清楚,今日的AI早已不只是學術概念,它正以未知且難以預測的形態,滲透至各行各業,改變著工作的定義與技能的價值。

然而,蘇茨克維警告,這僅僅是序幕。當前AI引發的關於職涯的挑戰,與未來AI將帶來的巨變相比,不過是小巫見大巫。

他引導聽眾進行一場思想實驗。現今的AI,能與我們對話、理解語意、甚至編寫程式碼,儘管仍有諸多不足,但它已展現出一種驚人的潛力。他敦促我們去想像,在未來數年——無論是三年、五年或十年——AI的能力將持續進化。

演說的核心論點在此浮現:總有一天,AI將能執行人類可以勝任的「所有」事情。任何你我能學會的技能,AI同樣能夠掌握。

他如何能如此篤定?他提出一個來自電腦科學家第一性原理的推論:「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大腦,而大腦是一部生物電腦(biological computer)。既然如此,一部數位的電腦、一個數位大腦,為何不能做到同樣的事?」

這個簡潔卻極具說服力的邏輯,揭示一個令人敬畏的前景。當電腦能勝任所有人類的工作,社會將如何運轉?更進一步,當我們運用這些超級AI去進行科學研究、去開發更強大的AI,科技進展的速率將進入前所未有的超高速階段。這一切的規模與速度,早已超出我們當前的想像範疇。

蘇茨克維坦承,即便是他自己,也難以在情感層面真正消化這個極端且激進的未來。然而,清晰的邏輯卻不斷指向這個可能性極高的結局。

面對如此龐大的未來,個人能做什麼?他引用一句名言:「你或許對政治不感興趣,但政治終將對你感興趣。」他認為,這句話用在AI身上,其真實性要放大許多倍。

- 影片來源:youtube.com/watch?v=zuZ2za… 
- 免費訂閱 AI 科技最前沿的電子報:anduril.tw 
- 歡迎贊助本頻道選題與翻譯:buymeacoffee.com/foxh

闲鱼买?